谁能想到,一座以汽车和钢铁闻名的硬核工业城市,竟会被一碗“闻着臭,吃着香”的螺蛳粉彻底改变了命运轨迹?
在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的广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,每分钟就有五六百包袋装螺蛳粉下线,发往世界各地。公司董事长陈生欣喜地表示,他们的日产销从原来的15-20万包,稳定增长到了35万包左右,产量翻了一番,2021年销售额近6.7亿元,并力争突破10亿元大关。
这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成功故事。2021年,袋装柳州螺蛳粉销售收入达151.97亿元,同比增长38.23%。同年,柳州螺蛳粉年寄递量首次突破1亿件,成为广西首个年寄递量过亿的单类产品,被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称为“一个伟大的里程碑”。
螺蛳粉的崛起绝非偶然。2014年,柳州第一家预包装螺蛳粉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,开始生产袋装螺蛳粉,这成为柳州螺蛳粉产业化道路的开端。此后短短7年时间,袋装柳州螺蛳粉从零起步,到2021年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,批量出口到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支撑这一奇迹的,是柳州深厚的工业基因和工业化思维。位于新兴工业园的广西美吉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,拥有3条全自动螺蛳粉生产线和2条半自动生产线。“85后”青年企业家莫勤吉学过自动化,曾在一家工程机械配套企业工作。
他耗费1年半时间,投入300多万元,经过六代改良,自主研发出了螺蛳粉全自动机器人外包组装生产线,使公司日产能从15万袋提升至30万袋。
莫勤吉坦言,“我们的自动化研发团队大部分来自于柳州的大型企业,如果不是柳州良好的工业基础,这事肯定干不成。”这种工业化思维不仅体现在生产设备上,更贯穿于整个产业发展理念中。柳州政府明确提出了“标准化,规模化,品牌化,规范化”的发展方向,大力实施“六个一工程”,包括编制一个规划,讲好一个故事,严格一个标准,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,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,设立一个柳州螺蛳粉检测中心。
标准化建设是柳州螺蛳粉成功的关键因素。2015年6月,柳州成立柳州螺蛳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编制领导小组,组织起草《食品安全地方标准(柳州螺蛳粉)》,次年5月正式施行。2018年2月,柳州螺蛳粉质量检验中心挂牌成立。随后,《柳州螺蛳粉汤(配)料包生产规范》《柳州螺蛳粉生产消毒杀菌规范》《田螺稻田生态养殖技术规范》等标准陆续出台,标准化理念已贯穿螺蛳粉制作生产全产业链。
品牌培育同样不容忽视。2017年,柳州举办了首届螺蛳粉品牌评比活动,政府拿出650万元奖励6家获奖企业。2018年,柳州获得“柳州螺蛳粉”地理标志证明商标,实现“柳州螺蛳粉只能柳州造”。目前,共有56家企业获授权使用此证明商标,并通过开展商标国际注册,在22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保护。
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更是柳州螺蛳粉成功的核心密码。除产业工人外,还有20万名农民参与原料种植,9万人从事配套产业商务服务。在上游,65万亩竹笋,豆角种植基地遍布柳州周边县乡,中游有163家配套企业专攻酸笋发酵,腐竹炸制,下游,螺蛳粉主题乐园,文化展览馆将工厂变景区,游客既能参观自动化生产线,也能亲手煮一碗粉。
这种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创造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,带动了5500户贫困户,2.8万贫困人口脱贫。
在柳江区里高镇木祥屯的螺蛳养殖基地,村民韦义当起了“螺蛳饲养员”。在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下,村民养殖螺蛳可以拿到产业补贴,合作社保底收购,不必担心滞销。
炒股配资平台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