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区是城市的“细胞”,承载着万家灯火。
日前,华商报推出《社区治理·你我共建》专栏,聚焦西安市各个社区,特别是“华商报·108坊故事”社区联系点,分享在基层社区治理中那些让“陌邻”变“睦邻”、让“痛点”成“亮点”、让“治理力”转化为“幸福力”的创新实践。同时,欢迎社区或者居民提供线索,向华商报讲述所在社区的生动故事。
今年6月中旬,西安市碑林区友谊东路150号院迎来了两栋单元楼加装电梯的竣工。如今,住在楼里的老人们上下楼再也不犯愁了——他们平均年龄65岁,过去两三天才下一次楼,如今不仅能轻松买菜,还时常到院子里遛弯、晒太阳,生活变得更加惬意。
两位老党员找到社区
想了解如何才能加装电梯
这一切的改变,源于两位老党员最初的一个念头。
“以前爬两三层楼要歇两次,现在轻轻一按就到家喽!”9月9日,家住友谊东路150号院的叶大爷逛完太安街早市后,拎着新买的蔬菜站在7号楼单元外,望着新装的电梯露出欣慰的笑容。说着他掏出钥匙串上崭新的电梯卡,准备刷卡乘坐电梯回家。
安东街社区党委书记、主任朱锐介绍,叶大爷所在的家属院属于老旧小区,前些年经过三供一业改造,小区有一共106户,老年人占比在65-70%,楼栋层数在6-7层之间,没有电梯,老人们出行很不方便。
今年3月初,两位年迈的退休老党员来到安东街社区,咨询为6号楼加装电梯的政策和补贴事宜。朱锐了解后回复,电梯属于特种设备,加装的话需要辖区街办和住建部门报备申请,该楼建于2000年后,按规定无法享受国家补贴,需居民自筹。“虽然没补贴,但两位老人并没有放弃。”朱锐说,“他们一位80岁,一位69岁,却依然主动表示:‘我们先回去做邻居的工作’。”
炒股配资平台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