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晨
开放从来不是静态的,它是一座城市不断拥抱世界、拓展未来的姿态。今天的青岛,正以更高水平的开放,赢得更大的发展主动权:17天到达欧洲腹地的中欧班列,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50%的“白名单”改革,能装近20种不同型号冰箱的工业互联网智能生产线......一幅面向世界、拥抱合作的城市画卷正在徐徐铺展。
青岛是沿海开放城市,是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,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。作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、国际性港口城市,青岛的开放不仅关乎一城一地的繁荣,更是服务国家战略、参与全球竞争的必然要求。无论是“引进来”拓展国际朋友圈,还是“走出去”深耕海外市场,青岛都在用务实举措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,把开放愿景转化为发展动能。
开放的通道更加通畅。海港、空港、中欧班列多向发力,青岛港连接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,胶东国际机场航线通达128个国内外城市,32条中欧班列线路直通23个国家54个城市。通道不仅是物流的路径,更是资源、信息和产业要素双向流动的桥梁。从“以港促贸”到“以贸带产”,青岛正通过运输链带动产业链,形成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。
制度型开放持续深化。自贸片区药食同源商品“白名单”改革,让通关更灵活、报关更精准;进口转关“离港确认”、离岸国际贸易新模式的推出,压缩了时间成本,也拓展了国际合作空间。332项创新成果中,97项被省内外复制推广,这背后体现的不仅是改革的力度,更是开放水平的高度。正是这种“规则对接、制度先行”的探索,使青岛在国际经贸合作中更具竞争力和话语权。
合作平台能级不断提升。上合示范区以工业互联网、智能家电等优势产业为牵引,打造面向上合组织及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合作枢纽,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。这不仅是一座园区的升级,更是青岛在区域合作中角色的提升------从“参与者”向“引领者”转变。青岛还在会展经济、国际金融、跨境电商等领域发力,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将投资与决策中心布局在这里。
事实证明,谁能在开放中率先布局,谁就能在全球竞争中掌握先机。青岛之所以能赢得跨国企业的信任,不仅在于通达的港口和便利的制度,更在于它以改革精神和国际视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、拓展合作半径。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,市场的磁力也就越强。
对于青岛而言,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,不是可选项,而是必答题。只有在更大范围、更宽领域、更深层次上同世界接轨,才能在不确定性中赢得确定性,在激烈竞争中塑造独特优势。牢记使命、笃行实干,青岛完全有条件、有能力在新时代的开放大潮中行稳致远,在更高水平开放中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壮美图景。
炒股配资平台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